正邪三句,释往来寒热之义。其始则同,其终则异,何也?
伤寒下利,日十余行,脉反实者死。胃实自汗潮热,原应下之,若有恶寒浮缓之表,宜先解表。
欲呕而不得呕,腹痛而不下利,似乎今人所谓干霍乱、绞肠痧等症。其人骨节疼,翕然如有热状,奄然狂发,然汗出而解者,此水不胜谷,气与汗共并,脉紧则愈。
微弱为虚,利后而数亦为虚,故欲自止。治之小误,变症亦轻,故制方用泻心之半。
上条热既属藏,利于急攻,所以存津液也。此建中汤禁,与酒客不可与桂枝同义。
取苦酒以敛疮,鸡子以发声。 若治风湿者,发其汗,但微微似欲汗出者,风湿俱上条备言风湿诸症,未及身疼。